2018年9月24日 星期一

奉獻修會生活:改變中的典範(Diarmuid O'Murchu 2005)3.5

第三章

 

第五節

 

第五個改變:教會對上天國

顯然最近幾十年的信條持續地被天主國的概念所腐蝕──沃爾夫哈特.潘能伯格(WOLFHART PANNENBERG)


優秀會士是要毫無異議的遵奉教會法,規範與法則。我們甚至以為從基督宗教誕生後就一向如此。即便沒有充分的的聖願生活歷史知識,也看出這種淺見短視。

第三、四世紀當教會逐漸制度化時,修會興起主要是為了反見證。隱修士逃入沙漠曠野,不只是逃離世俗文化的腐敗影響,更是與教會保持距離,認為教會太遷就世俗的。從起初,會士就不歡迎教會制度的權力遊戲。許多人拒絕參與教會。而且,貞女們抗議父權文化規範必須成為人妻或母親,與逃離肉慾和邪惡世界的虔誠婦女不同。初期教會的貞女在文化和靈修的影響下逐漸融入教會制度(見 McNamara 1996,23ff);為便宜行事,很少教會史學家會記載這文化層面。

男女會士直到十三世紀初期都還是平信徒。然後,開始逐漸弱化馴服,在特利騰大公會議(1545-1563)時達到了頂點,也正值白人男性的獨身司鐸被捧成所有基督徒的生活規範的時期。從此之後,會士被當作偽司鐸,並被要求遵奉神職界所效忠與服從的規範與程序。

特利騰最具破壞震撼的影響之一就是傷害了度聖願生活中的婦女。就以十六世紀開創先鋒的聖女安琪拉(Angela Merici)為例,許多創會婦女大膽地肯定會士的反文化見證,特別是針對教會而言。按瓊.齊諦斯特修女(1995,12)認為:

傳記,傳說和修會的檔案是充滿了許多堅強女性的故事,她們挑戰主教並擊倒他們,與教宗對質並說服他們,抗議社會規範並糾正它們。


歷史很少強調修會這個重要部分。大部分都被顛倒和壓抑。唯有述說完整的故事,公開承認修女地貢獻,我們才有希望理解並欣賞什麼才是真正的會士。


為天國服務


我又回到這被父族歷史所顛覆的另類觀點。它被顛覆也是偏頗神學的傑作,我們瞥見長期在效忠教會和忠實天國願景之間的張力。教會即便有它的限度,總是主張唯獨它才能保證真正服務天國;它總是屬於天國在地球上的主要體現。

這種說辭經不起聖經和歷史的檢驗。聖經學者解釋耶穌所謂的天國意見不同,卻都同意下列幾個要素:
  1. 福音經文共有140出處,委身於天國是耶穌一生和使命。
  2. 耶穌從未將天國視為教會。
  3. 耶穌天國的視野是以正義與愛的名義,與所有造物界保持正當的關係。這種全球化的願景是無法化約為任何宗教或教派。
  4. 耶穌許多門徒和許多或全體宗徒都無法理解這願景的獨特性。
  5. 耶穌這新王國願景斷然拒絕祂的門徒和初期教會將祂塑造成地上的君王。
  6. 耶穌是以非暴力地解放窮人和受壓迫者等多重策略來表達寬容的天國。它靈修的本質是無法化約作任何信條。


修會與天國


修會在其先知巔峰的時代曾以天國為榮。這經常引發張力,甚至與教會當局發生衝突,特別是那些創會的婦女。會士默默無聞地以更大的願景為榮,並在世界中以自己的恩典和才能服務天主的子民。即便會士願意遷就教會的需要,他們基本的願景與向外福傳的使命頻頻轉向更大的視野。徹底投身於天國的願景就體現度聖願生活的真正召喚。

神學家,和甚至許多主教團,承認教會主要是散播天國的觀點,參見主教在亞洲從1975年至2000年的言論精細的摘要(見Quatra 2000; Phan 2002;Kroeger & Phan 2002)。然而,無心地,教會否定了自己成為天國服務的基礎,成為唯一真正體現。當會士愈來愈受神學薰陶,這更將造成爭議,然而其他人會尋求更多明智的方式來規避冥頑不靈的教會。在此同時,大多數的會士似乎仍沒清楚地意識到這神學兩難議題,在未來它對會士的身分和使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作為神學觸媒的會士


正如前面第一節所指出的,神學智慧快速地擺脫原本只保留給司鐸和神職學生的神職界的窄小門徑。會士們,包括女和男,對瓦這種解壟斷有極大的貢獻。但是隨之而來的挑戰更加艱鉅,有可能將修會推向它先知性可信度的極限。

正如所說,平信徒對神學有不同的看法。他們的神學反省和分析總是更入世和生活化。他們的「信仰尋求理解」(聖安瑟莫和聖多瑪斯)包含用現代承諾和危險的複雜性來理解生命。他們信念的寶庫並非只有聖經經文,還包含許多來自當代追尋意義的文獻。這些包括我在本章第二節所提及那些奠基新興靈修的許多靈修運動的潛台詞。

以平信徒為主的神學網絡,由於神學是奠基在正統和世上的人類經驗,它充滿刺激和充滿希望的努力。基督徒認為聖經的基礎必須能夠言之有物。這正是天國願景的立足點,立刻成為冒險參與和勇氣努力的基礎。當代大多數神學家雖明白教會在許多事件上與天國的分歧,仍然試圖效忠教會並且延展神學的視角。這種調適在未來似乎會越來越空洞,因為官方教會似乎跟不上神學領域的更多元取向。

受到更多神學薰陶的修會也會找尋不同取向進入牧靈場域和陪伴使命。即便在靈修領域,今日迫切的任務是遠遠大於任何教會或宗教。人類與地球所面對的主要議題已超出舊有的簡單分類,要求多元的解釋方式和合作形式。例如,在未來的秉公行義需要精通和加入法律、政治和經濟這些專業。將這些專業留給「我們平信徒同仁」不再適當;它只會更加劇我們希望擺脫的二元對立。

持續培育課程需要修訂以便因應這些新的需求。當靈修精進,神學或聖經固然重要,學習新的專業就變為更重要和急迫。即便所有的會士不能在社會、經濟和政治學科上面面俱到,嚴肅的團體分辨要儘可能朝向學習這些新領域。結合這種理智和靈修會成為未來修會的全體新面貌。

由裡而外,會士會變得相當世俗。正統地服務天國要求這項突破。會士希望能與教會保持共融,但是教會真正挑戰是要仿效耶穌慷慨為世上天國交付自己生命和死亡而獻身,崇尚徹底的寬容,成為所宣誓的團體。那也是未來會士不能妥協的藍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