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6日 星期日

奉獻修會生活:改變中的典範(Diarmuid O'Murchu 2005)3.3

第三章

 

第三節

 

第三個改變:出世/入世

 


誤用二選一來區分愛天主與愛自然──馬克‧渥勒斯(Mark I. Wallace)
 
在此時刻所有蓬勃發展的靈修轉變中,沒有任何比我們所理解的受造宇宙更為關鍵樞紐。遠離塵世和棄絕世俗的二分思維在基督信仰中盛行許多世紀。至今這種特徵傾向仍強烈主導著其他偉大宗教的隱修院系統。
 
許多基督徒認為反世界的說辭也引發令人憂心的倫理關懷。大自然在過去和現在大量地毀滅,似乎與消極地看待造物界有關。關懷造物界在過去被斥為是對天上的事分心。更糟的是,造物界經常被貶為虛妄的誘惑、試探和罪惡的場所。
 
由於缺乏不一致和不夠明達的靈修,我們人類為了自身的方便和利益濫用並且折磨過大自然。教會和宗教過去缺乏對造物界的運作有整合性的靈修認知,似乎無法提供更啟發和寬厚的作法。由於新的理解和信念開始嶄露頭角,近幾十年這種情形已戲劇化地改變。

 

天主在造物界中


我點出以創造靈修為中心所發展的新典範,是希望重新恢復那些已經被主流教會所推翻的聖多瑪斯視野。它的重要原則是我們無法恰當地理解天主,除非我們先能正確地瞭解造物界。這信念以下列陳述來解釋:
 
a) 「整個宇宙共同參與天主的聖善,比單獨個體表現得更好」(神學大全,問47,題1)。
b) 「宇宙的秩序就是事物所展現極致高貴的完美」(SCG,Bk1,Chap 46)。

現在及未來,若要尋回並恢復更有生氣和永久的靈修,就需要以新穎和大膽的想像來關注下列問題:
  1. 早在人類演化之前,天主已在造物界運作了百億年。天主參與創造演化過程意味著造物界就是天主給我們的最主要啟示。天主表明自己的旨意和目的主要在造物界,而非各個宗教。
  2. 早在人類演化之前,有機生命已在這地球上蓬勃發展了四十億年。這挑戰我們大眾所秉持的以人為中心的觀念,以為自己是地球,甚至全宇宙最高級的生物。
  3. 我們人類物種在地球寄居了大約六百萬年。我們相信天主充分地運作在我們整個發展時期,然而我們常將它的終極和宗教意義簡化成最近幾千年,特別是最近兩千年。
  4. 早在宗教以現在的形式演化之前,人類早就有了獨特的靈修行為至少七萬年之久。但我們所效忠的宗教似乎攻訐我們試圖瞭解我們悠久的靈修歷史。
今日,人類更加明瞭信仰與靈修的宇宙和地球層面。這項新的認知徹底地改變我們對「世界」的態度。我們開始逐漸明瞭我們主要從造物界認識天主的旨意,我們與天主相遇,不只在人當中也在造物界領域的各個層面中,因而不再漠視造物界,視它為無神的境地。

 

與天主共同創造


對會士而言,這改變並不容易。當西方有人愈來愈認同創造靈修,許多基督徒文化仍質疑物質世界,並認為靈修成長仍舊屬於內在靈修領域─人類才有。對21世紀的會士來說,整合靈修與日常生活的迫切需要是種重大的挑戰,特別在秉公行義這塊領域上。這種靈修根植於天主,善待造物界。以下只是這新立場的一些重要意涵。
  1. 我們所了解的天主,並不是居住高天之上類似判官的父權形象,而是身處人間,處處向人透露智慧的聖神。
  2. 天主與所有的受造物有關,並不是獨鍾人類而已。我們徹徹底底地屬於造物界。聖神的能力使我們回歸天主,也同時喚醒並維持宇宙萬物。
  3. 人類扮演著靈性物種的腳色。我們的任務並不是將神導入無神的領域,而是探索與造物界的聯繫,這會勾畫出天主鞏固宇宙萬物的創化力。
  4. 我們藉由不同結構緊密地與天主相連。聖地主要屬於造物界。聖殿和聖堂這些神聖建築提醒我們天主創造的典雅,卻常被用來相反天主的創造。
  5. 我們需要新的儀式感來重新對待天主所創造的世界。許多古代和當代原住民文化的成人禮,相當尊重神聖的造物界。而基督徒的聖事卻被解釋引人往超越領域,脫離這個世界和超越造物界。大眾所理解的聖事常常侵蝕而不是增強儀式的意義。

牧靈上的兩難


當修會真實地接近天主的子民,尊重他們所遭遇的苦楚,並且回應他們被社會其他部門包括教會及宗教所忽略的迫切需要時,修會才能永遠處於最佳狀態。我們會士面對與普羅大眾共鳴的新靈修,而不是傳統宗教時,該如何落實福傳的責任感?
 
我們這些同行,特別是修女,要效忠教會機構並同時誠實面對我們時代浮出的靈修問題,並不是容易的事。教會期望靈修追尋者首先要效忠教會或宗教機構,對許多會士而言,這似乎太過狹隘、功利,並且不適用於那些投身在世上建立天主國的人身上。從許多案例中,我們知道這些追尋者會被誤解,甚至阻礙他們的靈修旅程。宗教機構下意識地擔憂自己的存亡,因而無法自由地尊重當代追尋者的靈性追尋。
 
這就是為何西方許多會士服務於有內心渴求的地方而不是能夠被聽聞或讚賞的外在效忠的理由之一。這些包括靈修輔導(通常稱為靈修陪伴)、諮商、成長和發展課程、成癮協助、避靜神操,和學校、大專、工作場所及醫院牧靈。還有許多牧靈場所能夠尊重骯髒和混亂的失敗者的靈修生活,並且豐富和精進朝向整合旅途人性尊嚴。
 
修會團體內部的改變並不是容易的事。有些是小氣吝嗇,有些是反彈,那些被允許從事這些服務的會士,經常被視為「我行我素」。許多會士和領導團隊仍舊熱衷於與公共機構中合作,在服務見證中所帶來的地位、權力和公眾形象。大體上,這些服務雖然有助於整個社會,修會經常不曉得他們核心價值已經被危及了(例如在競爭的教育體制下),以及有多少脆弱者的真實需要被這樣的體制所忽略。
 
最近幾十年,會士企圖擺脫土地和過多的財務來度簡單的生活方式,與窮人和邊緣人更加一致。他們刻意處置這些資源來為比較窮困的社會階層而打算。卻經常徒勞無功,那些被投機者所強奪的土地反而成為商業利益下的剝削品。今日,許多會士有感於土地的神聖性和致力於如何善用它,選擇了保有土地,尋求更多的方式教導民眾如何負責和創意地使用土地。美國上紐澤西州的創意農場是道明修女所贊助的有機農場(網頁:www.genesisfarm.org),或是菲律賓Baguio是瑪利諾修女所發展的生態庇護所(網頁:www.maryknoll.org ),都算是以造物界為中心的最佳福傳範例。
 
今日使徒抉擇分辨並不是件容易的任務。問題經常受到某些特定群組的不同靈修的操控而惡化。有時害怕削弱了創化聖神的潛能─例如,由於害怕被人貼上「新世紀」的標籤,我不談論瑜珈在我的祈禱生活中的重要性。當害怕的本能盛行,和大家保持緘默時,我們便更沒有希望去處理當代靈修主流所要求的嚴肅和迫切分辨。更大的傷害會是造成我們這時代使徒抉擇及福傳共識中的負面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