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六節
第六個放手:靈魂重於肉身
身體的智慧常釐清心靈的絕望 ──瑪麗恩‧伍德曼(MARION WOODMAN)
在靈修上,正如世界(特別是地球)被人懷疑,身體也同樣被認為是聖潔和救恩的絆腳石。身體被不屬於天主的能量所擺佈和控制。不朽的靈魂卻寄居其中。這是天主擁有人類生命的獨特記號。靈魂賦予身體生命,身體死後靈魂仍持續到永恆。
我們錯誤百出的人類學
人類學是爭端的關鍵。比較正確地說法是,這種人類學典範已經失去意義與用途,顯得過時迂腐。人扮演著一個原子個體;原子各自獨立,因此每個人也是獨立的。為使原子體活化,天主就注入了不朽的靈魂。各個靈魂都是獨特的,正如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死亡來臨時,每人得為自己的靈魂向天主交帳。
其中還有人類學上的推論。人被認為是較優越的物種;因為只有他們有靈魂。人類在造物界的次序等級上,比其他受造物更享有崇高的地位。人類因此有資格代表天主來管理和使用造物界的資源。
這種自我膨脹的人類學正是今日人類的夢魘。它認可並肯定我們對受造物操縱和剝削的權利。這就加劇了與造物界的疏離感,消耗並剝削了大半的物種,甚至嚴重地濫用。我們將天主所託付的管理化作邪惡的的剝削。
解放我們傲慢的靈魂
我們需要徹底地重新檢討靈魂的概念,以及天主直接將靈魂注入身體內的觀念。今天的人類學指出不同的方向,視人類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屬於環環相扣的有機生物關係體。得感謝現代科學的長足發展,使我們更清楚地發現,我們隸屬於造物界大網絡,我們的具體成形是在複雜的星球和宇宙交互作用所結的果實。
下列的主要原則協助我們對人類心靈意義更一致和更整體:
- 我們人類的形成不只是天主直接的介入;每人都是造物界所生的。
- 我們的心靈是造物界演化繁殖的成果。
- 我們像其他所有生物一樣,經年累月演化而日趨複雜。
- 我們的救贖是來自與造物界共同創造的承諾,而不是與造物界脫離或牴觸的個人成就。
- 撕裂靈魂與肉身的二元論違背天主賦予心靈成熟與發展所在的肉軀禮物。
- 靈魂優於肉身是人來自類為中心的妄想,自認為高於一切受造物,傲慢地是自以為是唯一能夠被拯救獲得永生的生物。
心靈
當代靈修提供觀察身體與靈魂關係的其他方法。我們被請求以靈魂內的身體的概念來取代身體內的靈魂概念。天主在造物界主要的具體臨在就是富有聖神創造力的宇宙。我們地球家園的造物界和每個演化階段都傾注了同樣的生命能量。大約在六百萬年前,早在人類演化之前,整個地球佈滿了各式各樣和形形色色的細菌,最近幾十年我們才理解它們的智慧和創造性行為,才清楚地證實它們心靈的活力。
現代作家從造物界中天主創化工程的種種表現和具體呈現中,擷取了心靈的概念(參見Thomas Moore湯瑪斯‧摩爾1992, 1994, 2003 先驅著作)。我們受邀去默觀在萬物中由聖神所生和所激發的心靈,而不只是人類身體內的心靈領域。我們受邀得體地接觸造物界的內在心靈,而不只是侷限在超越身體、地球、和萬物的靈魂。我們受邀在地球上在那些受到人為不公義對待所壓迫的人身上共同致力心靈的解放,而不只是靈魂到天國的救贖。
傳統認為靈魂是無罪、純潔、完美和超凡脫俗,心靈則是「沉溺在陰鬱的情緒、複雜的關係和偏執的成見中」有關(見摩爾 1992, 258)。我們在平凡中尋找天主,慈悲的天主在我們的破碎、脆弱、罪孽、甚至我們的抗拒中與對我們對話。
心靈是我們努力傾聽我們身體和地球深層訊息的智慧。正因為我們早已碰觸奧秘,即使生理病狀和心理情結,都能教導我們內心的深層渴望。真正對靈魂有害的是那些分析情結的寫實主義、那些蔑視多元的基要主義、那些僵化想像的道德主義、那些滋生狂熱的完美主義、和那些每每困境都要求精確答案的衝動。
心靈的語言道出我們時代最深的饑渴。「政治的靈魂」,「關係中的靈魂」,「科學的靈魂」,「靈魂與靈修」都是我們這時代許多暢銷書的書名和演講主題。然而使用這令人懷念的字似乎正在侵蝕那些與神聖的實質關係,嶄新的語言卻喚起在日常生活的平凡經歷中重新發掘意義的靈性渴望。靈修並沒有被放棄和削弱;只是它改變了焦點。
會士和靈修生活
在基督徒的年代,靈修和靈修生活只保留給司鐸和會士。今天,這種壟斷受到挑戰並被超越。成聖的任務是種普世的聖召,不只是聖洗的用語,更是大家共同參與造物界的發展。今日會士的任務是在每個靈魂和造物界的核心中催生聖神的富饒與美妙;回歸到因誤認不屬我們而忽略的地方。
今天成全的任務不全部放在個人救贖的焦點上,而是尊重完整性(pleroma)的任務,因為天主藉由創化聖神的氣息活生生將心靈灌注到萬事萬物中。心靈首先是造物界的天恩聖寵,由寄居宇宙的萬物所繼承。將靈修重新歸位是今日會士先知性的另一項挑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